中聯QY100V542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中聯QY100V542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
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探討一下中聯QY100V542汽車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,如何應用其起重性能表。這對于確保吊裝作業的安全與高效至關重要。
第一步:理解性能表的基本構成
在討論案例前,必須先讀懂性能表。中聯QY100V542的性能表通常是一個多維表格,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關鍵參數:
- 工作幅度(半徑): 吊臂回轉中心到吊鉤垂直線的水平距離。這是決定起重能力的最關鍵因素。
- 臂長: 主臂伸出的長度。可以是單一主臂,或主臂+副臂(塔式副臂或固定副臂)的組合。
- 額定起重量: 在特定臂長和幅度下,起重機安全起吊的最大重量。這個重量已經包含了吊鉤、索具等吊具的重量。
- 支腿工況: 全伸支腿(通常提供最強的穩定性)或半伸支腿等。
- 配重: 起重機使用的配重噸位(如39噸主配重)。
性能表的核心規律是:在相同臂長下,工作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;在相同工作幅度下,臂長越長,起重能力越小。
第二步:實際應用案例
假設我們手頭有一份QY100V542的性能表(全伸支腿,39噸配重),我們來看幾個典型場景。
案例一:近距離、重物吊裝(如設備安裝)
- 場景描述: 需要將一臺重達45噸的設備安裝到工廠基礎上。設備就位位置距離起重機停放點約7米。作業高度不高,預計使用較短臂長即可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 已知吊裝重量 ≈ 45噸(需加上吊鉤和索具約1噸,故總重按46噸計算),工作幅度 ≈ 7米。
- 查閱性能表(主臂工況):
- 查看“7米”幅度這一列。
- 尋找額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46噸的臂長。
- 查詢結果示例: 在7米幅度下,使用18.6米臂長時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52噸;使用21.4米臂長時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48噸。這兩個臂長都滿足要求。
- 決策與安全確認:
- 選擇 21.4米臂長 進行作業是安全且合適的。雖然18.6米臂長能力更強,但21.4米提供了更多高度余量,且能力完全滿足要求。
- 安全要點: 必須確保設備重量計算準確,地面堅實平整,支腿完全伸出并墊牢。起吊前進行試吊,確認無誤后方可正式吊裝。
案例二:中遠距離、高空吊裝(如鋼結構安裝)
- 場景描述: 在工地安裝鋼梁,鋼梁重15噸。安裝點距離起重機停放點約20米,安裝高度約30米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 總重 ≈ 15.5噸,工作幅度 ≈ 20米,所需高度 ≈ 30米(需計算所需臂長)。
- 計算所需臂長:
- 粗略估算公式:所需臂長 ≥ √(幅度2 + 高度2) + 吊鉤滑輪組高度。
- 計算:√(202 + 302) ≈ 36米。加上吊鉤等高度,預計需要約38米以上的臂長。
- 查閱性能表(主臂工況):
- QY100V542的主臂全伸可達44米。我們查看幅度20米,臂長44米這一行。
- 查詢結果示例: 在20米幅度、44米臂長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僅為16噸左右。
- 決策與安全確認:
- 額定起重量16噸 > 實際總重15.5噸,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安全余量極小(僅0.5噸),這是非常危險的工況。
- 優化方案:
- 嘗試縮短幅度: 能否將車開近一些?如果能將幅度縮短到18米,在44米臂長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會提升到19噸以上,安全余量大大增加。
- 考慮使用副臂: 如果幅度20米無法改變,且高度要求更高,可能需要使用副臂工況。此時需要查閱主臂+副臂的性能表。例如,使用主臂44

下載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