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三一STC250H汽車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起重性能表的應用案例。
首先,要理解起重性能表不是一張固定不變的表格,而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動態數據集合。STC250H作為一款25噸級的起重機,其性能表主要受以下關鍵因素影響:
- 主臂長度
- 工作幅度
- 配重狀態(是否安裝副配重)
- 支腿狀態(全支腿或半支腿)
- 吊鉤滑輪組(是否使用副鉤,主鉤倍率)
核心原則: 在任何吊裝作業前,操作員必須根據實際工況查閱正確的性能表,確保吊裝重量在安全范圍內,并嚴格遵守安全規范。
案例一:城市工地設備安裝(標準工況)
- 場景描述: 在一個空間相對寬敞的建筑工地,需要將一臺重約8噸的空氣壓縮機吊裝到二樓平臺(高度約10米)。地面堅實平整。
- 工況分析:
- 吊裝重量: 8噸
- 作業半徑: 預估設備就位時,吊臂需要伸到樓體上方,工作幅度約為12米。
- 臂長需求: 高度10米,加上吊索具和安全高度,主臂伸出約15-18米即可滿足。
- 支腿與配重: 地面良好,使用全伸支腿。安裝標準主配重(5.4噸),以獲得最佳性能。
- 查閱性能表(以標準配重、全支腿工況為例):
- 找到臂長 18.3米 這一列。
- 查看工作幅度 12米 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
- 數據參考: 在該工況下,STC250H的額定起重量約為 9.5噸。
- 應用決策:
- 安全驗證: 8噸 < 9.5噸,且有余量。吊裝方案可行。
- 操作要點: 在起吊前進行試吊,確認設備穩定無晃動后,再緩慢回轉和起升。全程在12米幅度內操作,避免超幅。
案例二:狹窄廠房內設備檢修(極限幅度工況)
- 場景描述: 在一個老舊廠房內,需要吊出車間深處一臺重約3噸的故障電機。由于設備布局密集,起重機無法靠近,最近的工作點幅度達到18米。
- 工況分析:
- 吊裝重量: 3噸
- 作業半徑: 18米(大幅度)。
- 臂長需求: 廠房凈高可能限制臂長,但此案例中幅度是主要矛盾。假設使用24.3米臂長。
- 支腿與配重: 廠房內地面為混凝土地面,使用全伸支腿。安裝標準主配重。
- 查閱性能表(同標準工況表):
- 找到臂長 24.3米 這一列。
- 查看工作幅度 18米 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
- 數據參考: 在該工況下,額定起重量可能僅為 3.2噸 左右。
- 應用決策:
- 安全驗證: 3噸 < 3.2噸,但余量極小(僅0.2噸)。此工況處于臨界狀態,風險極高!
- 風險分析與應對:
- 重量誤差: 電機實際重量是否精確?必須核實。
- 吊索具重量: 必須將吊索具(可能重達100-200公斤)的重量計算在內。3噸 + 0.2噸(索具)= 3.2噸,已觸及極限。
- 地基與風力: 室內雖無風,但需確保支腿下墊板足夠堅實。
- 最終決策: 從安全角度出發,不建議在此極限工況下作業。應優先考慮:
- 清理場地,嘗試減小工作幅度。
- 使用噸位更大的起重機(如50噸)。
- 采用其他方式(如手動葫蘆接力)移動設備。
案例三:路邊廣告牌吊裝(使用副臂工況)
- 場景描述: 在公路旁安裝一個高約15米、重約2噸的

下載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