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一STC1000T2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三一STC1000T2汽車吊性能參數表、吊車吊臂計算工況表
點此查看

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三一STC1000T2汽車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起重性能表的應用案例。
首先,要理解起重性能表的核心是 “工況” 和 “性能參數” 的對應關系。STC1000T2作為一款100噸級的起重機,其性能表會根據不同的支腿伸展情況、配重配置、以及吊臂組合而發生變化。
核心概念回顧:STC1000T2的典型工況
- 基本臂工況(短臂,高強度): 使用最短的主臂,主要用于近距離、重物吊裝。
- 全伸主臂工況: 主臂全部伸出,達到最大長度,用于吊裝較輕的物體但需要較大幅度(工作半徑)的情況。
- 副臂工況(塔式副臂/固定副臂): 在主臂基礎上加裝副臂,用于需要極大吊裝高度的情況,但起重能力會顯著降低。
- 支腿模式:
- 全支腿: 支腿全部伸出,提供最大的穩定性,對應性能表上最強的起重能力。
- 半支腿/不平整地面: 支腿未全伸或地面不堅實,起重能力會打折扣,必須參考對應的、更保守的性能表。
性能表的關鍵參數:
- 工作半徑: 吊鉤中心到起重機回轉中心的水平距離。
- 額定起重量: 在該半徑和臂長下,允許起吊的最大重量。
- 臂長: 主臂伸出的長度。
- 仰角: 吊臂與水平面的夾角。
應用案例詳解
假設我們手頭有STC1000T2的官方起重性能表(以下數據為模擬,實際操作前務必查閱隨車手冊中的最新性能表!)。
案例一:設備廠房內安裝大型設備(近距離、重物吊裝)
- 場景: 需要在廠房內安裝一臺重達40噸的機械設備。設備放置位置距離起重機預計站位約7米。廠房高度足夠,無障礙物。
- 工況選擇:
- 目標: 安全吊起40噸重物。
- 首選工況: 全支腿 + 基本臂或較短主臂工況。因為距離近、重量大,不需要長臂,需要發揮起重機最大的起重能力。
- 查表與決策過程:
- 翻開性能表的“全支腿,主臂工況”頁面。
- 查找工作半徑7米這一列。
- 查看不同臂長下的起重量。例如:
- 臂長10.4米(基本臂): 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70噸。
- 臂長20米: 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55噸。
- 臂長30米: 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45噸。
- 分析: 所有選項都大于40噸,安全余量充足。為了操作更靈活、穩定,可以選擇臂長20米的工況(起重量55噸 > 40噸)。這樣吊臂仰角不會太低,有更好的視野和微調空間。
- 結論: 此工況完全滿足要求,可以安全作業。
案例二:跨樓頂安裝空調機組(需要較大工作幅度和高度)
- 場景: 需要將一臺重8噸的中央空調外機吊到一棟15米高樓的樓頂。由于場地限制,起重機必須停在距離樓體邊緣16米遠的地方。
- 工況選擇:
- 目標: 將8噸重物吊至15米以上高度,工作半徑16米。
- 挑戰: 需要足夠的臂長和高度。
- 首選工況: 全支腿 + 全伸主臂工況。可能需要使用較長的臂長。
- 查表與決策過程:
- 翻開“全支腿,主臂工況”性能表。
- 我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:吊裝高度 > 15米 且 工作半徑 ≈ 16米。
- 吊裝高度 ≈ 臂長 × sin(仰角) + 車身高度 - 鉤頭高度。粗略估算,臂長至少需要30米以上。
- 查找工作半徑16米,臂長31.5米這一行(假設STC1000T2主臂最長31.5米)。對應的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10噸。

下載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