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徐工QY50B.5汽車起重機在不同工況下,如何應用其《起重性能表》來指導實際吊裝作業。
核心前提:理解起重性能表的關鍵參數
在討論案例之前,必須明確性能表上的幾個決定性因素:
- 工作幅度(R): 吊臂回轉中心到吊鉤垂直線的水平距離。這是最重要的參數。
- 臂長(L): 主臂伸出的長度。
- 額定起重量(Q): 在該幅度和臂長下,允許起吊的最大重量。此重量已包含吊鉤、索具等吊具的重量。
- 支腿工況: 全伸支腿(最穩定)或半伸支腿。性能表通常是基于全伸支腿、堅實平整地面的工況制定的。
重要原則: 實際作業中,必須保證 【吊裝總重量 < 性能表對應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】,并留有足夠的安全余量。
應用案例場景分析
假設我們需要吊裝一個重18噸的設備部件。
案例一:近距離、無障礙物吊裝(最佳工況)
- 場景描述: 將設備從卡車平板吊裝到旁邊5米遠的混凝土基礎上?,F場開闊,無任何障礙物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幅度: 吊車停好位后,估算吊鉤到設備的位置,工作幅度大約在 6米 左右。
- 選擇臂長: 由于距離很近,且無需跨越障礙,我們使用最短的主臂長度即可,例如 10.6米(基本臂)。
- 查表: 查閱QY50B.5的性能表,找到“主臂工況”部分,臂長L=10.6米這一列,向下找到幅度R=6米這一行,交叉點的數值即為額定起重量。
- (查表示例值,非官方精確數據) 在R=6m,L=10.6m時,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48噸。
- 安全校核: 我們需要吊裝的設備重18噸,遠小于48噸的額定起重量。結論:安全,可以作業。
- 額外考慮: 雖然起重能力綽綽有余,但仍需注意吊點選擇、吊索角度、平穩操作等安全細節。
案例二:中距離、需跨越低矮障礙物吊裝
- 場景描述: 需要將18噸的設備吊裝到一座廠房內,廠房門口有雨棚,設備需跨越雨棚(高度8米)后放入室內指定位置。吊車中心到設備落點水平距離約為14米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幅度和高度: 工作幅度R≈14米。關鍵是要讓設備能安全越過8米高的雨棚,因此吊臂頂端需要足夠的高度。
- 選擇臂長: 基本臂10.6米肯定不夠。我們需要計算所需的最小臂長。不僅要考慮設備越過雨棚的高度,還要考慮吊索具長度和設備本身高度。假設設備高2米,吊鉤以下索具長2米,那么吊臂鉸點的高度至少需要 8m + 2m + 2m + 安全余量 ≈ 13米??紤]到幅度的影響,實際需要更長的臂長。我們嘗試選擇 18米 的臂長。
- 查表: 在性能表L=18m這一列,找到R=14m這一行。
- (查表示例值) 額定起重量可能為 22噸。
- 安全校核: 設備重18噸 < 22噸。結論:在額定能力范圍內,但余量不大(4噸),必須謹慎操作。
- 風險分析與操作要點:
- 余量小: 22噸的額定值是在理想狀態下,任何額外的不利因素(如風載、輕微側拉、地面松軟)都可能使起重機接近或超過負荷極限。
- 必須進行試吊: 將設備緩慢吊離地面少許,檢查吊車支腿、地面是否正常,確認無誤后再繼續起升。
- 嚴禁盲區操作: 在起吊和回轉過程中,幅度可能會發生變化,操作員必須時刻關注幅度顯示器,確保全程在安全范圍內。
案例三:大跨度吊裝(臨界工況)
- 場景描述: 需要將18噸的設備吊裝到距離吊車

下載APP